希望每個人都可以
吃到好吃又有個性的冰
在「好丘信義店」開店前,我們曾到新竹縣峨眉鄉,探訪「蜜朵麗」的家。
坐在天藍色的椅子上,背對著亮綠色的牆板,我們紙筆都還沒準備好時,《蜜朵麗》的主人壽益爸爸就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所有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一旁的麗姬媽媽則是沒間斷地提供我們透著檸檬青香的手作鮮採茶及各種口味的冰淇淋。聊起來才知道,為了準備這些冰品他們得每天早上6點起床一路工作至晚上12點。而為了讓人從吃冰就感受到時節變化與對土地的友善,就從挑選食材下功夫,像夏天就會選擇清爽的在地鳳梨、桑椹還有高人氣的橄欖及火龍果;冬天則以各式茶飲作為基底讓冰淇淋冰而不寒。為了確保產品的每一個環節都令人安心,夫妻倆每個月都會安排時間走訪台灣各農作區,尋找新鮮食材,並與農友們互相分享經驗與交流。壽益爸爸的理念是「絕不能辜負農友辛勤培育的食材」,這之中記憶最深刻的是比雞蛋大上數十倍的鴕鳥蛋,不但要用奶來襯托蛋的香味,同時也要克服原有的腥味,研發當時不知道吃了多少球的失敗品才找到最佳的調和比例,並成為駝鳥園裡的人氣冰品。麗姬媽媽笑著說這種勇於挑戰的精神是《蜜朵麗》不斷有新鮮口味的原因,也是壽益爸爸唯一能忙裡偷閒帶她出遊的時候。
「好的冰品應該要能展現食材原貌,在口中不會過於甜膩刮舌,不會越吃越渴,吃完後會在嘴裡慢慢回甘。」麗姬媽媽述說每種食材都有自己的“個性”,除了與奶的融合度都大相徑庭外,食材的香味與顆粒口感也必須以不同比例的奶來襯托。他們捨棄了穩定性高的奶粉,堅持使用全鮮奶讓這道程序增添了許多挑戰性。從前可能必須交由專業單位來協助辨識成份,現在自己已能很快判別不同食材的獨特性格,是適合做成沒有含奶的雪貝(sorbet)?還是口感綿密的冰淇淋(ice cream)?這都是從不斷失敗中累積出來的職人功夫。被問到是否還會每天吃冰保持味覺的靈敏,麗姬媽媽笑著回答:「當然!每天都要吃個幾球,不過年紀大了還是要飯後吃才不會太寒,小孩子們當然是每天照三餐吃。」
一口冰就是
一份對土地的良善。
真的好吃之外,其實“綠色”概念才是《蜜朵麗》品牌的堅持也是故事的起源。原本唸建築的壽益爸爸約在30多年前當兵時,偶然聽到廣播說台灣是用藥王國,也說到國外運用天敵吃害蟲生態農法來防治害蟲相當有效,因此退伍後他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台北重慶南路的書店中找尋可能的原文資料,後來在友人與政府相關單位的協助下開始進入田間測試,終於在民國75年獲得了良好的成果,並在隔年獲得了台灣農業的諾貝爾獎「神農獎」。
但考驗才正要開始,因為當時的供需條件還尚未成熟,農民用生態農法所種出來的蔬果茶葉成本過高,在市場上不俱價格競爭力而滯銷,連帶的生態農法的推展陷入瓶頸,壽益爸爸因而把重心轉放在如何才能讓農民專心於農作,不再需要擔心價格問題。當時在糖廠冰品部工作的麗姬媽媽丟出想法:「不如我們拿來做冰淇淋吧!」而就是這樣的初衷與機遇,讓他們持續努力至今日。目前透過冰淇淋的銷售雖然賺的不多,但是卻能繼續支撐天敵防治生態農法的推廣,並藉由向農友預定或收購農作物做成冰品,讓農友們在經濟上無後顧之憂轉而對台灣土地的友善耕種持續下去。也正因為這樣良善的信念,讓他們一家三代在面對每天的工作、生活(包括訪問到一半,剛午休起床繼續工作的阿公阿嬤)是滿足的幸福,而他們也相信這份良善會從手中遞出去一球球的冰淇淋傳達給客人。
|營業門市|好丘信義店
|營業時間|平日 11:00 - 17:30 / 假日 10:00 - 17:30